4月21日,祥龙公司组织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和外部董事,深入公司对口帮扶村——密云区大城子镇北沟村,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帮扶对接,着眼乡村振兴目标,推进巩固帮扶产业项目发展成效。公司领导、镇村干部、村民共同算经济账、算绿色账,大家获得感满满、幸福感满满,成就感满满、责任感更强。
祥龙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史红民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王东节、朱静、王瑶,公司外部董事倪东生、刘良、洪军、吕德明一同深入开展调研。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2017年,祥龙公司与北沟村签订“一企一村”对口帮扶协议以来,公司每年至少组织2—3次到村调研,年初调研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年中调研推进工作,年终调研验收帮扶成效。在对口帮扶当年实现“消薄”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北沟村的实际,结合绿色北京战略和助力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投资571万元实施“北沟村光伏发电”项目,在密云区大城子镇的18个实现“消薄”帮扶村中,率先落地产业帮扶项目。
该项目2021年10月实施,12月25日完成并网发电,当年谋划、当年审批、当年施工、当年并网发电、当年见收入。2022年全年发电量103万度,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70.04万元,受益群众约430人。同时累计减少标准煤412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0.9吨、氮氧化物15.4吨、二氧化碳1027吨。按照光伏发电项目协议集体占40%、村民占60%分配,全年村集体收益约24.82万元,安装光伏发电村民户每户年均收益约2716.79元。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展开后,为了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及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公司党委坚决落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的工作安排,在制定领导班子调查研究方案时,把深入对口帮扶村开展调研列为优先课题,从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等方面做了认真谋划。
调研过程中,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外部董事首先走进大城子镇张庄子村,了解“百年梨乡”建设情况,交流了解红肖梨产业发展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巩固扩大帮扶成效的思路。在北沟村,大家与大城子镇和北沟村干部就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公益帮扶、就业帮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交流探讨。
在围绕北沟村光伏发电项目展开深入调研过程中,当大家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发电量约33.17万度,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22.54万元等喜人成效时,公司领导、镇村干部、村民一起算了两笔账。一笔经济账:光伏发电设备使用寿命20—25年,每户每天发电约30度,每年发电约1万度,前5年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经营性收入约100万元,不仅可以实现“消薄”目标,更可实现年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振兴村”目标。一笔绿色账:光伏项目每年将产生140万度绿色电力,预计可累计减少标准煤56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2吨、氮氧化物21吨、二氧化碳1395吨。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随行专业人员忙碌着算。两笔账,算得被帮扶者获得感满满、幸福感满满,算得帮扶者成就感满满、责任感更强。史红民拉着村民和镇村干部的手,满是欢喜地说:“前期投入15万元为村里引进的4000株大红袍花椒树,再有两年就挂果了,估计当年亩产能够到20公斤左右,120亩当年就是2400公斤,3—4年进入盛果期后产量会更高,到那时村里每年少说又能增收近10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村民收入持续增加,输血变造血,帮扶变振兴,我们不仅能够确保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基本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并建立长效巩固机制的目标,而且能够提前达到振兴目标,帮助村民们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